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
五、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六、新冠疫苗接种应知
1、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非常有必要。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染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新冠病毒未来或成为常见型病毒,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目前,我国实行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国际上的发达国家都在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基本完成免疫屏障的建立,之后,世界开放,互联互通,在此之前,若我们没有建立起免疫屏障,将面临输入性风险。所以,疫苗最好在今年打、尽快打,另外随着时间推移,接种可能出现拥挤现象。
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多少次?
目前我省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程需接种2剂次,为达到最优的免疫效果,推荐2剂次的接种时间间隔在28天至56天,这样才能得到全程的免疫保护。
4、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新冠疫苗?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暂时不适宜接种的人群包括:
(一)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包括辅料和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
(二)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三)有惊厥、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脑病或精神病史或家族史。
(四)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或既往接种过本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
(五)妊娠期妇女。
(六)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七)其他未尽事宜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5、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我县各接种单位均为经卫健部门验收合格后指定的医疗机构;接种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合格,能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目前,中国疫苗全世界都在使用,更进一步证明我国疫苗是安全的。
6、新冠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7、接种新冠疫苗该做什么准备?
接种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清淡饮食,注意休息,预防感冒等疾病。接种当天需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佩戴口罩。
接种时: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信息。
接种后:要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情况才可以离开。保持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接种部位出现疼痛、红肿和瘙痒等症状属常见不良反应,如发生高热(≥38.5℃)、皮疹等不适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并报告接种门诊。
8、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用再戴口罩吗?
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其他防护措施如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也需要继续保持。